疫情加上限聚令,就算平日不喜歡做飯的,也是時候要學習做一兩道 comfort food,傍身之餘,更可以為自己和家人在這繃緊的時刻稍為紓緩一下壓力。
作為前飲食記者加現役家庭煮婦,從來認為飲飲食食不止於裹腹,喜歡英國作家Virginia Woolf所言「One cannot think well, love well, sleep well, if one has not dined well.」美酒佳餚或清茶淡飯也好,要好吃、吃好,還要好好吃。
諷刺的是,兒子自小不愛吃,一個月大自動戒夜奶,三個月大進入厭奶期,十歲前一直像斷食修煉的苦行僧。懶媽媽原本奉行無飯主義,結果不得不入廚鑽研解救良方,兒子罕有愛吃的通通學起來,瑞士雞翼、手工芋圓、意大利飯、蛋白脆糖、戚風蛋糕、杧果糯米飯……小學家長日,班主任跟我談論的並非兒子的操行或學業成績,而是哪天的便當最吸引。
疫情折騰兩年,學校早陣子恢復全日課的時候,這位初中生終於得償所願與同學外出吃午飯。懶媽媽暗自高興以為可以鬆一鬆,豈料某日兒子說:「最近學校很忙,我想利用午膳時間做點功課,這幾天帶飯吧!」
「……好」中學生的功課媽媽幫不上忙,應援便當倒是隨傳隨到。
一天,兒子又說:「學校小食部人頭湧湧,小息來不及排隊便要捱餓,可以預備一些小食嗎?」
「中學生還帶茶點?」我心裏疑惑卻沒有說出口,慶幸小伙子無助時想到的依靠是屋企滋味,而非便利店的叮叮點心。
長假某天,兒子相約同學們外出晚飯直落,黃昏時卻傳來短訊:「他們竟然去吃快餐,怎麼天天吃都不膩﹖我不如回家吃飯好了……」
「不不不,大家說好一起晚飯,你就跟大隊吧!」
「你不是說炸雞薯條熱氣又冇益嗎?」
「不不不,間中吃不要緊。」在家唯我獨尊的獨生子,遇上同儕間口味不同,意見不合,當然記掛住家飯,但嘴刁也要學習與人磨合相處,我可不想培育出新一代宅男。
別以為我家盡是母慈子孝的畫面,事實上互相嫌煩的日子多的是,然而面再黑、火再猛,晚飯有雞翼上桌,不管是滷水、土匪、蜜汁,還是鹽燒,一下子就能化解即日仇。
家裏的食物永遠帶着溫度,撫平莽撞少年的不安、失望和焦慮。美國Sewanee: The University of the South心理學副教授Jordan Troisi做了一個關於食物的心理研究,測試人在甚麼情況下最需要comfort food,結果發現當人感到孤獨無助時,會產生一種想消除不安感的動力,難怪我們會有化悲憤為食量的民間智慧。Comfort food可以喚起腦海中某些令人感到安心的記憶或情緒,也就是童年回憶,家的味道。
一想到現在煮的食物,在未來可能成為孩子的紓壓comfort food,再懶也得動身走進廚房。
【治癒系食譜之一】鹽燒雞翼

材料:雞翼 12隻、清酒 約1杯、海鹽 約半茶匙、黑胡椒 約半茶匙、芝麻/紫菜碎/七味粉 少許(可省略)
做法:
- 雞翼洗淨、抹乾,放入大碗內,加清酒浸15分鐘,清酒分量以蓋過雞翼面為準。
- 取出雞翼,徹底抹乾表面,均勻灑上海鹽及黑胡椒,略醃15分鐘。
- 預熱焗爐,選擇中高溫燒烤模式(如有),約220度。
- 將雞翼底朝上置於烤架,放入焗爐先烤10分鐘,反轉另一面再烤8分鐘。
- 調高焗爐溫度至250度,雞翼再烤約5分鐘,或直至外皮金黃乾身。
- 上碟後灑上芝麻、紫菜碎或七味粉即可。
詳細做法請看這個視像食譜。
【治癒系食譜之二】斑蘭蛋白糖

分量:35小粒
材料:蛋白 1隻(36克)、幼砂糖 45克、檸檬汁 數滴(可省略)、斑蘭精 少許
做法:
- 用電動打蛋器低速打發蛋白,呈現粗泡後逐少倒入幼砂糖,如加入檸檬汁更有助打發。
- 轉用高速打發蛋白,約5-8分鐘後,蛋白霜會逐漸變得光滑亮澤,繼續以高速打發數分鐘至乾性發泡,即蛋白霜尖端堅挺呈小鈎狀。
- 用牙簽或攪拌捧醮少許斑蘭精,在唧袋內側掃上數條綠色直紋,再用刮刀將蛋白霜加入唧袋內,於唧袋末端剪一個小開口。
- 焗爐預熱100℃(或最低溫度),在焗盤鋪上一層焙烘紙,隨喜好唧出不同形狀的蛋白糖,放入焗爐焗90分鐘。
- 取出整盤蛋白糖,待1-2分鐘冷卻後,放入密封容器以免受潮變軟。
【治癒系食譜之三】番茄芝士蛋餅

分量:1個直徑約6.5吋
材料:雜色小番茄 約10粒、雞蛋 2隻、黑胡椒、海鹽 各少許mozzarella芝士碎 1湯匙、香草 適量
做法:
- 雜色番茄洗淨、切半。
- 雞蛋倒入大碗中,加黑胡椒及海鹽打發,再混合mozzarella芝士碎及香草碎。
- 燒熱油鑊,倒入蛋漿,待表面稍為凝固後平均放上番茄粒。
- 蓋上鑊蓋,以小火煎烘5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