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還未成為空巢族,但孩子開始長大,需要獨立自主的空間。作為母親的便要開始適應新的生活模式,找回全新的自己。
兒子出生後,工作以外就是育兒,四年前轉為自由撰稿人,本以為可以悠閒度日,卻顯然對「半職」或「斜槓」有誤解,多重身份將僅餘的私人時間也全數填滿。兩年前疫情爆發,反覆停課、復課、上半日課,每日周旋於寫稿、家務和預備三餐之間,足以叫人虛脫。終於,兒子上月迎來升中後首次全日課,媽媽我似乎自由了!朝八晚五忽然全是獨處時間,然而,就如參加孩子的畢業禮,喜悅中總夾雜失落。有時候會想:我是否正逐漸離開孩子的生活圈﹖

此時想起日本繪本作家堀川波分享的「給40歲後更好的自己」checklist,當孩子日漸長大,對媽媽及家庭的依賴愈來愈少,育兒壓力稍微減輕,隨之而來的是看不清自己五、六十歲,或更年邁時的人生角色。因此她決定拓展新視野、尋找新興趣,找回全新的自己,第一步是從關注自己開始,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
如何找回全新的自己
- 一點一滴慢慢脫離「母親」角色 → 學習放手,還自己自由。
堀川波建議:偶然不打掃也不入廚、間中吃即煮餸菜包、教孩子自己入廚、轉用輕巧的無線吸塵機
我的體驗:不用緊貼孩子步伐,家務可以換隨心的方式做。將即煮餸菜包變為雪櫃裏的常備菜,嫌冷藏食物營養欠佳﹖我的做法是將現成餸菜包或調味醬汁升級再煮,就如急凍酸菜魚,加熱餸菜包之餘也可添加新鮮魚肉;即食意粉醬也可加入新鮮番茄、蘑菇或西芹同煮,上碟時加一隻水波蛋,兒子會賣口乖說是餐廳級水準。 - 現在的身體狀況如何呢﹖ → 40歲後身體出現變化,需要多加注意。
堀川波建議:使用天然染髮劑、定期健康檢查、留意牙齦狀況、多做腹式呼吸法
我的體驗:四十五歲後,皮膚、髮質、視力、體力、睡眠質素都出現變化,我不抗拒營養補充品,但寧可從日常飲食入手,綠茶、藍莓、藜麥、橄欖油、三文魚都是經哈佛醫學院認證的超級食物。最近還養成每晚喝一小杯甘酒的習慣,有助紓緩疲勞、美白、抗氧化,若嫌甘酒發酵味太濃,加一匙薑汁,暖身易入口。 - 享受打扮、化妝的樂趣嗎﹖ → 打扮非年輕人專利,要知道現在的自己適合甚麼打扮。
堀川波建議:直線剪裁讓身形更俐落、襪子穿出時尚感、綁髮看來更精神、淡妝才不顯老
我的體驗:本身不算愛打扮,化妝品只得基本的粉底、胭脂、眉筆、唇膏,過去十多年連敷面膜的次數也寥寥可數。近一兩年發覺色斑增加,皮膚彈性大不如前,惟有急急救亡勤敷面膜,也添置了簡單易用的韓國美容機,每星期四、五次,每次只花三至五分鐘,效果當然不像P圖般瞬間美顏,但大半年來色斑沒有加深,總算有點成效。 - 每天都充滿好奇心嗎﹖ → 重捨活力從興趣開始,好奇心是活力的來源。
堀川波建議:恢復寫信習慣、以枝葉佈置家居、參加各種workshop、沒事就到處走走……
我的體驗:七十後的成長經歷離不開日本文化,可惜年少時沒閒錢學日文,直至去年兒子迷上《鬼滅之刃》,竟主動邀請我一起報讀日文班。原來坊間開辦大童親子班的日本語學校不多,好不容易找到一間,每星期與兒子一起上課溫書,是以往從未想像過的新體驗。學習半年僅屬N5初階,但走進日式雜貨殿堂,看懂產品包裝上的簡介或用法說明,頗有種久違了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