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認知障礙,又稱腦退化,香港以往稱老人痴呆症,後因為名稱對長者有負面色彩,正名為認知障礙症。認知障礙患者主要有四大病癥,身為子女的你,就算不是專業醫生,亦可嘗試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家中的長者有沒有相對病徵出現。
有一天朋友告訴我,她媽媽突然失蹤了!
她憂心忡忡的說:「我媽昨天約好我們回家吃晚飯,說去九龍城買燒鵝,卻一直沒有回來,什麼地方都找過了……」
沒有用手提電話的母親失聯了,除了四出尋找,向鄰居、大廈看更查問之外,唯有報警,警方從大廈閉路電視發現她下午乘升降機外出之後就再找不到她的影蹤。
朋友母親住所和我工作的地方剛好同區,因此翌日將尋人海報帶回公司張貼,讓同事出入時留意一下。怎料住在附近的同事說她認識失踪的婆婆,是她奶奶的好朋友,同事說:「她一定是迷路了。這年來去買餸或者到附近的老人中心參加活動都要約我奶奶一起去,說怕不認得路,一個人只敢在樓下公園跟人聊天,應該有點痴呆症啦!」
作為當了十幾廿年復康服務界社工的我職業病來了,連忙找朋友問: 「伯母有沒有認知障礙的問題?」
朋友說: 「不會啊,我媽好精靈的,身體都沒有什麼毛病,向來自己照顧得自己很好,個性又開朗,我們每次回家她都妥妥當當準備好晚餐給我們吃的,還經常參加老人中心活動。」
朋友那八十高齡的媽媽,五個孩子在她六十多歲已經陸續成家立室,自從十幾年前老伴因病離世之後,便開始獨守空巢,各自成家的子女一兩個星期總會輪流回老家看看老媽子,算是孝順了。當然,年老母親一定沒有把自己健忘甚至會迷路的問題告訴子女了,間中回家吃頓飯的子女也不容易察覺到異樣。
省略一下朋友尋找母親的過程,結果是尋找四個星期後收到警方通知: 在區內附近的山頭發現失蹤母親的屍體。
一件多麼令人心酸的事。你家有年邁父母嗎? 開始有點擔心吧?那就及早了解認知障礙是什麼一回事了。
認知障礙,又稱腦退化,香港以往稱老人痴呆症,後因為名稱對長者有負面色彩,正名為認知障礙症,台灣稱失智症。患者大多在六十五歲以上,但也有三四十歲發病的案例,因此不一定老人才得這疾病。其實認知障礙只是一個統稱,指認知能力慢慢或突發出現障礙,它一共有五種,包括最廣泛的阿茲海默症、血管性認知障礙賽症、亨廷頓舞蹈症、散播性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及額顳葉認知障礙症。不同病症亦有不同的成因,在這裡不詳談了,但作為子女的你,要多留意家中長者有沒有以下四個較為普遍的病徵出現。
認知有沒有出現障礙,要看這4點:
- 忘新記舊:
愈近發生的事情愈容易忘記,尤其是剛做完的轉頭就忘記,插了鎖匙忘記拔走之類,舊事就重複講述;
- 表達力下降:
說話經常詞不達意,話到口邊說不出;
- 情緒不佳:
樣樣事情不如意,引致心情不好,也不願意向人訴說;
- 失去方向感:
間中會短暫出現不知身在何處的情況,開始怕獨個兒去陌生地方。
萬一你家中長者出現上述病徵,嚴重的話要求醫了。不過,看醫生食藥只能緩和病情,退化的情況還是會持續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會有著很大的變化,特別是情緒,老是掛一漏萬、詞不達意,加上總是被批評、責怪,任誰都會情緒低落或者憤怒,此時大家要給予份外的同理心,多一點包容、少一點埋怨,好讓他做個快樂的長者。